中国企业为世界家电创造的四大成就-米乐官网app

  “别再吹捧中国家电了,这些年来大量外资企业不是玩不转家电业务,而是找到了比家电更赚钱的业务,比如家电上游的核心部件,比如家电相关的设计、创新等等,将这些最赚钱的核心业务,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这不只是最近几天,其实还是最近几年以来,一些家电业内人士甚至是社会人士对于世界家电产业“中国崛起、外资衰落”的一种观点和看法。连日来,家电圈一系列关于中国家电产业发展成就、中国家电企业的全球化布局,以及世界家电的中国力量崛起文章,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和热议。不少人否认中国家电崛起靠的是实力而是运气,外资企业退出家电是自身的战略选择。

  其实这正凸显出还有一大部分人士对于中国家电产业当前所取得的成就不了解、不认同,以及对于大量外资企业退出家电消费市场竞争的不熟悉、不清楚。事实上,外资企业如今退出家电消费市场的竞争和发展,主要原因就是中国企业在家电消费市场竞争力提升,逼着他们不得不转战新赛道,寻找新商机。

  在家电圈看来,最近30多年全球经济跌宕起伏、产业发展变革、互联网物联网时代更迭的过程中,中国家电产业正是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实力与耐力,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世界纪录、填补了一个又一个行业空白,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驱动、自我引领”的新道路,最终取得了影响世界的五大成就。

  中国速度

  用30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同行50年甚至70年的道路,这是很多业内人士一提起中国家电产业的成就时,就会想到的一项经典成就。中国速度早已名闻世界,在很多产业都得到完美的演绎和落地。而以海尔、美的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们,则将“中国速度”在世界家电产业展开完美而精致的演绎。

  中国家电的速度,不只是体现在生产规模的“发展崛起速度快”,还体现在对一系列新技术、新模式和新理念“从借鉴参考到自主创新”的学习速度等多个方面。可以说,中国家电产业走到今天,如果只是一味的“低成本制造”是难以支撑的,必须要拥有“高效率、高品质、高技术”的共同推动。

  在发展初期,受制于产业链不完善、产业工人经验不足、生产制造工艺流程不精细等限制,中国家电的确存在“粗制劣造”的情况。但是经过30多年的品质革命内驱和消费升级倒逼,中国家电制造与创新的水平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这些成绩的背后,正是家电企业的“中国速度”背后,所包容的科技创新、制造升级、工艺设计等一系列快速学习和升级的效率。

  目前中国企业承担全球家电最低五成、最高八成左右的制造任务和创新任务,其品质工艺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经受住几十年来自全球不同国家、不同环境、不用需求用户的持续考验。同时最近十多年来,中国引领着全球家电消费的主要趋势和潮流。可以说,中国家电作为全球制造中心和创新中心,没有争议。

  发展30多年的中国家电产业,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家电同行们,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而且还要走一条没有坐标和参照物的新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依靠“中国速度”,再配合“中国创新”、“中国智造”才能释放出更强劲的引跑力量。

  产业集群

  在一条街上,不出30分钟,就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完成一台彩电、空调、冰箱,或者一台吸油烟机的所有零部件,并完成组装之后,通过第三方专业的物流发货,卖到全球各个角落。在如此便捷、高效的“世界家电中国造”背后,正是得益于中国家电产业强大而完善的产业集群优势。这也是最近30多年以来,中国家电产业在世界建立的“独一无二”核心竞争力。

  目前除了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已经形成的三大产业集群,形成了覆盖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以及厨电、小家电等家电全品类的完整产业链条。同时在智能化、高端化的消费浪潮之下,还在河南、湖北、四川、重庆,以及安徽等多地,建立了新的产业基地和集群,推动绿色智能家电的快速发展。

  从中游的家电制造,到上游的家电核心部件,再到下游的家电分销零售,可以说中国家电产业有别于欧美日韩等家电同行,建立了一条面向终端“以用户为中心”的市场化运营体系和倒逼机制,形成了覆盖所有家电品类的“上游核心部件 整机”的垂直一体化产业布局,从而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紧跟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步伐,实现在ai、5g、iot等前沿阵地保持领先水平。

  截止2018年底,中国家电产业主营规模已经突破1.5万亿元,并向2万亿元发起新的冲击。其中,国内零售市场规模突破8000亿元,海外市场已经占据中国家电产业的“半壁江山”。这正是得益于中国家电产业完善而专业的产业链分工和集群优势。

  营销服务

  用户一个求助电话,即便是相隔百十里,即便是在深夜,或是狂风暴雨天、烈日炎炎时,家电厂商的服务人员便会马上安排上门,要么现场维修,要么提供备用机,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和体验。

  这样的场景,不只是出现在一两家企业的身上,更不只是只有城市或农村用户才能体验到,而是全行业、全市场的一种标准化、特色化的营销服务内容。这也正是近年来中国家电企业们在终端市场推广和用户交互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一套独特竞争体系。

  在用户这个唯一的主角和中心牵引下,多年来中国家电企业们,首先就是持续更新并打通“线上线下、城市与农村”海陆空的无缝隙渠道营销服务体系。面向用户的工作、生活场景构建起各个大小不一的营销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快捷的体验和购物触点;

  其次,则是面向用户的服务需求进行不计成本的投入,超出国家“三包”标准提供长达五年、八年甚至十年的产品质量保证和免费服务承诺,意在让用户更好地为产品的过硬品质和可靠技术买单,而不是被低价格所吸引。

  面对外资家电企业在过去几十年来,已经形成的“品牌、技术、营销”等诸多优势,初上战场的中国企业只能选择换道超车,在面向用户的购买渠道以及服务需求等方面进行创新,打造具有自主竞争实力的手段。未来,这也将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市场与外资企业同台竞争时,差异化的突破口。

  规模成本

  同样的家电产品,相对外资企业,中国企业只需一半的成本就能生产出来,而且能保证同样的品质和工艺。这不是偷工减料,更不是以次充好,而是基于中国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以及高效的运营管理水平,还有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等一系列优势。

  直到今天,大规模制造和低成本营销的优势,让中国企业不只是在世界家电市场上相继打败了众多的老牌外资巨头,同时还吸引了来自全球的采购订单和生产订单。让中国为全球家电提供了大量“质优价廉物美”的好家电,更让中国企业从过去的跟随者变身为领导者。以更低的成本造出更好的产品,无疑是这30多年以来,中国家电产业带给世界的另一个惊喜。

  过去对于中国家庭来说,家电不是家庭必需品,而是奢侈消费品。不是所有家庭都能享受到高画质的电视、舒适的空调,以及健康的洗衣和食物存储。正是在中国企业特有的“规模成本”优势推动之下,家电开始进入普通家庭,成为改变家庭生活品质的重要助手。可以说,目前没有家电的家庭,已经屈指可数。

  最近几年来,虽然很多家电企业陷入了一轮又一轮的“低价格竞争”泥潭之中,甚至出现了一些低价定制机,引发了行业对于“大规模低成本”竞争力的热议和争论。但是,在家电圈看来,对于所有家电人来说,“大规模低成本”的竞争力在任何时候,都是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最大筹码,不能放弃只能坚持和推高。

  不可否认,与一些发展百年的外资企业相比,海尔、美的、格力、海信、方太、格兰仕、九阳等一大批的中国家电代表企业们,还不完美,还有不足,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憾,相信在未来的五年甚至十年时间里一定会通过自我创新的变革与突破,开创一番属于中国家电的全新天地和大格局。

  (文章来源:家电圈)

相关知识











网址: 中国企业为世界家电创造的四大成就 http://m.jjzxw.cn/newsview24153.html
所属分类:家居装修效果图

推荐资讯